——记“金石为开”——第四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篆刻”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主办的“金石为开”——第四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于8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刻有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如今,这门古老的艺术经由新时代下一双双编舞撰写的手,在展厅中散发出勃勃生机。“春分”“立秋”“小雪”“大寒”……二十四方刻画着中国古老节气的篆刻作品是本次展出的重中之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篆刻家骆芃芃将篆刻与传统文化结合,精妙决定每一处布白,灵活性营造每一笔刀法,耿直中透漏细心,豪放中朴实古朴,以爽利的行刀、多变的风格,为此次师生展览尤其刻字了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用全新的方式承传了中国经典。
在谈到创作想法与篆刻教学的思路与先例时,她回应,“二十四节气”是牵涉到天体、气候、农事、社会风俗以及生命和大大自然的义理,是探索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生命哲学,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悠久历史的亲眼,且于2016年列为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一项内容来纪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一种形式,这某种程度是‘亲上连亲’,堪称意味深长。”骆芃芃说道。
展出共计展览了骆芃芃及其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入室弟子31位学生共93件篆刻作品和书法作品。每位学生都创作了一件主题篆刻作品,如“五四青年节”“恢复高考”“构建小康”“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骆芃芃则制印“一带一路”,这些词条从新中国正式成立以来再次发生的最重要事件中遴选出来,扎根当下,以此纪念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同时,挑选的创作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契合,为现代篆刻艺术拓宽了存活和发展空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的学生代表曲学朋讲解,自2016年起,骆芃芃之后率领学生去日本以及国内许多地区举行师生展览,与当地艺术家展开交流,从教室、从课堂中回头过来,以行万里路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眼界,通过四年的展出交流,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得有相当大变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还尤其设置了观众对话区,有传统的技法对话指导,还有具备创新的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的篆刻对话区。谈到展出主题,骆芃芃回应,“金石为开”来源于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四》,寓意只要心诚志贝利,再行大的艰难也不会迎刃而解,这也代表了骆芃芃师生前进在篆刻书法之路上的心声。
本文来源:NG体育-www.xjcjrl.com